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隔仅一年,1950年,陕西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西送变电”)诞生。历经近70载的沧桑巨变,陕西送变电在新时代的发展洪流中激流勇进,在“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精神的鞭策下,用科技提升实力,用创新点亮未来,肩负起了“电网建设主力军、运维检修主攻手、应急抢修排头兵”的艰巨使命,在“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公司”之路上提速前进。

  伴随着新中国的时代强音,陕西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走过了跨越发展的峥嵘岁月,迎来了高水平发展的新征途。该公司由当初数十人组成,仅能完成单项任务的施工小队伍,发展成为如今千余人,包含电网建设、运维检修、应急抢修多种业务,在电网安全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中坚力量。回顾一路走来的奋斗与辉煌,该公司开拓创新,努力超越,不断追求施工生产的提质增效,不断迭代刷新引领时代发展的高精尖科技,用硕果累累的创新之石,敲开了成功的大门。

  1950年9月27日,陕西送变电的前身——原西北电业管理总局线人,为架设西安人民电厂送临时电源到西安灞桥电厂的8千米线路举行开工仪式。从那一刻起,使命担当,该公司几十年如一日地投入到了电网建设的浪潮中。

  1951年,该公司承建西北第一条35千伏线年,该公司承建陕西第一条110千伏线年,跨越秦岭承建全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110千伏供电线千伏超高压线千伏延榆线、马汉线千伏“电力南北大通道”;2008年,建成了陕西境内第一座750千伏变电站——乾县变和陕西电网第一条750千伏线年,建成当时世界最高电压等级智能变电站——750千伏延安洛川变;2017年,承建的750千伏西安南变电站获“鲁班奖”。2019年5月,建成陕北至关中750千伏第二通道输变电工程,陕西750千伏骨干电网“两纵双环”新格局从此形成。该公司秉承“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铁军”精神,用实际行动参与并见证了陕西乃至全国的电力发展。

  1985年,该公司走出陕西,参与全国第一条±500千伏输电线路——葛上直流工程的建设,迄今已承担省外百余条50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项目施工。相继参与全国第一座500千伏变电站——上海黄渡变,第一条±660千伏工程——宁山直流线千伏输变电示范工程——官兰线千伏特高压工程——云广线千伏特高压工程——晋南荆线千伏特高压工程——吉泉线工程建设,充分展示着“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铁军形象。2012年,该公司抢抓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机遇,主动承担全省330千伏输电线路,跨区直流及特高压线路运维检修,以及全省电网应急抢修任务,从而形成“电网建设、运维检修、应急抢险”三大业务协同发展的综合型电力企业。

  陕西送变电发展到今天的“敢打硬仗、能打硬仗、能打赢仗”的现代化电力企业,离不开基因里传承的“铁军”精神,更离不开一代代陕送人对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无尽的探索与追求。

  21世纪,近乎原始的作业状态已不足以满足施工条件及工程规模的严峻挑战。2003年,四川雅砻江边,该公司的第一跨实用性运输索道在技术骨干张筱建的带领下开始勘测设计。面对尚未有成功应用范例的技术空白,张筱建他们架设完成了首条器材运输索道并投入实用性运行。2004年6月,磨锦一回线的如期完工,展现出了索道运输在山地施工中的革命性意义。500千伏九石线余条索道投入运输。如果说《多支点循环索道实施工程技术在110千伏磨锦线工程中运用》是一种探索,那么,《多支点循环索道在500千伏九石线工程中运用的技术报告》则是一篇总结。500千伏康崇线穿越四川二郎山,该公司成功完成了60余处索道架设。走在前沿才有发言权。国家电网公司委托陕西送变电参照康崇线索道架设范例,制定了《输电线路工程货运架空索道运输施工工艺导则》,并确立为国家电网公司《输电线路工程货运架空索道运输标准化手册》。至此,该公司的索道运输技术成为了国家级标准。2014年9月,全国首次标准化索道观摩在330千伏丰张线举行,该公司展示了大吨位标准化索道运输解决方案。2015年,±800千伏酒湖线工程中,该公司首次在索道架设中采用飞行器展放导引绳。陕西送变电冲锋在前,专利、工法、QC等创新成果不胜枚举。上世纪70年代,该公司“带电作业”及“330千伏输变电技术”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不停电带电跨越”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上世纪90年代,进口多套大型放线平方毫米大截面导线千伏关键技术探讨研究”和“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探讨研究”荣获国家电网公司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该公司在1000千伏晋南荆工程中成功实施“一牵八”放线新技术,获评国家电网公司1000千伏交流试验示范;在750千伏彬乾线施工中,创造了大板式防沉基础、大吨位起吊组塔、“一牵六”扩径导线施工等多个“陕西第一”科技成果。2012年起,该公司实施电动冲抓锥开挖基坑、商品混凝土浇注、大吨位吊车组塔、飞行器放线等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保护了生态环境,进入机械化施工新时代。2013年,±800千伏哈郑线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研发技术与应用》获国家电网公司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660千伏宁山直流工程获国家电网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5年,在±800千伏灵绍线平方毫米大截面导线千伏吉泉线平方毫米导线,该公司研发了输电线路工程导线压接质量智能管控系统,并研制了《一种高压输电线路高空导线上的运输装置》,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18年10月,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党委会研究决定,依托陕西送变电雄厚的机具设备实力,建立施工装备租赁平台,把该公司的科技能力,转化为平台资源,集约化、规范化地向线路工程输出高质量高水准的施工装备及现场管理。2019年4月,陕北至关中750千伏第二通道输变电工程冲刺阶段的大规模架线施工,该公司机具分公司现场投入大型张力机9台,大型牵引机3台,小型牵张机12台,绞磨58台,地锚、滑车、卡具、钢丝绳等不计其数。现场1700余人密切协作,展示着该公司无所畏惧的开创精神和勇于担当的使命意识。

  曾经,是对新技术的豪放探索,而今,已是引领专业的精细“匠人”。1972年6月16日,陕西送变电参与施工的我国第一条33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刘天关线投入运行。其在关中的落点——汤峪变电站,是我国首座330千伏变电站。2014年,新一代陕送人为这座功勋老站设备升级“大换血”。

  2010年,我国首批智能变电站试点项目——750千伏洛川变、330千伏枣园变改造、110千伏柳湾变、330千伏新盛变工程在陕西落地实施,这给陕送人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750千伏洛川变施工中,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空白的智能变调试技术的双重挑战,该公司投入了以何鑫刚为核心的一批富有战斗力和创新精神的试验团队,对智能变电站的技术细节深入领会,精心试验,反复调试。在四个试点工程全部竣工投产时,何鑫刚已带领团队编制完成了国家电网《智能变电站调试规范》《陕西省电力公司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现场检验收取规范》等规范性文件。同时结合智能变电站虚拟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特点,创新提出了《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调试施工工法》,填补了行业内关于智能变调试在操作层面的技术空白,被收录为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典型工法。

  随后,该企业成立“何鑫刚创新工作室”。2015年,在荣获“鲁班奖”的750千伏南山变工程中,他们继续精进智能变电站调试水平。QC成果《变送器检测装置的研制》《提高继电保护调试正确率》均荣获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2015年度QC成果一等奖。2016年,针对我国首座330千伏预制仓式智能变电站——富平变电站,该创新工作室研发推出了新一代光纤标识扣具,即:《一种智能变电站光纤接头》,获实用新型专利。至2019年4月的近5年中,他们共获得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管理创新成果1项(二等奖);国家级及省部级QC成果18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8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创新成果9项;省部级典型施工方法3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在调试及试验能力方面,历年来该公司也不断突破“瓶颈”,升级装备,拓宽试验项目类型,提升综合试验能力。该公司每年都投入大量资源,申办资质、补充设备,培训人员,纵向提高试验电压等级,横向拓宽试验项目范围。2007年,该公司引进F208型耐压设备,耐压试验能力从35千伏提升到110千伏。2013年,该公司又引进F720型耐压设备,自此330千伏及以下耐压试验不再外委。2017年,该公司引进行业内精度最高的六氟化硫气体综合测试仪,随后两年又陆续添置功能更全面的6台同类仪器,高质量满足了六氟化硫气体测试的需要。2013年起,该公司先后引进各时期最先进的光数字保护测试仪器。2019年,轻巧方便,功能丰富的手持式光保护测试仪已成为现场调试的标配。

  在致力于卓越项目的同时,变电站工艺水平的提升一直是该公司创新探索的焦点。2015年,750千伏西安南变电站以“鲁班奖”为目标,该公司将主控楼墙面装修做到极致。2016年,1000千伏榆横开关站工程,“陕电工匠”白颖浩等人的创新成果《1000千伏设备基础预埋件安装工艺》实现了65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上,1555块预埋件钢板、592块预埋铜块,标高偏差控制在±1毫米。另两项创新《提高清水砖防火墙观感率》《降低大体积混凝土表面龟裂率》为该工程争创“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增添了砝码。2019年5月投产的750千伏西安北变电站,同时采用2座移动式防尘厂房,优质高效地在3个月内完成了常规6个月的安装任务量。

  当前,国家电网公司创造性地提出了“三型两网、世界一流”的战略目标,系统阐明了“一个引领、三个变革”的战略路径,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力争通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初步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公司。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提出加快“构建大电网、形成大枢纽、融入大市场、支撑大发展”的战略思路。

  陕西送变电全面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加强创新管理,增强创新发展活力。该公司党委号召要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安全稳定、电网攻坚、改革创新等主战场实干担当,勇于作为。该公司广泛开展技术革新、科技攻关等活动,不断激发发展的新动能。该公司以支撑安全生产为导向,立足公司生产经营全过程,开展群众性创新活动,做好成果转化与应用,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大力推进机械化施工,逐步的提升施工工效,保障施工安全;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青年创新团队、QC小组等载体,激发全员创新的热情和激情。未来虽已来,前路仍漫漫。该公司朝着“三型两网、世界一流”的战略目标,沿着“一个引领、三个变革”战略路径,立足三大业务,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在创新发展中体现新担当、展现新作为,以“新铁军”的昂扬姿态献礼新中国70华诞。